我們醫院每星期都有一次記憶科門診,專門為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老友記診症。門診在早上,時間比較鬆動,能夠花更多時間處理病友和家屬的各樣問題。
今天記憶科門診有一位醫學生來學習,她剛考完試,特意利用暑假來了解一下醫院的運作。
「婆婆你好呀,後面個個係你邊位呀?」84歲的婆婆坐在輪椅上,由女兒推進診症室。根據記錄,婆婆上年被診斷認知障礙症,故此被轉介給我們。今天是我第一次見她。
「佢?我呀媽囉。」婆婆答道。一些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病友,連朝夕相對的至親都認不到。
「佢係你個女呀。」我對着她說。她望一望女兒,然後望着我微笑着。
「你同邊個住㗎?」
「咪 xx 邨囉。」
「唔係呀,佢上個月搬咗去老人院囉。」女兒開腔。
「點解上個月搬咗去老人院嘅?」我對女兒說。翻查紀錄,婆婆之前是獨居在公屋的。突然要入住老人院,我當然想了解一下原因。
「佢成日夜晚走咗出街遊蕩呀,晚晚係咁都唔係辦法,成日攪到人地我都好麻煩,我真係攪唔掂。。。」說着說着 ,女兒突然激動起來,眼淚從雙眼流出來: 「我仲有個呀哥有精神病要我照顧,我一個人真係好大壓力好辛苦呀。。。」
面對着失智的年老媽媽和精神不佳的年壯哥哥,獨力承擔着照顧的重擔,壓力可想而知。婆婆入往老人院的原因亦顯而易見。
「係呀,一個人要照顧哂兩個屋企人,一定好辛苦,所以唔好攬哂上身,一定要搵人幫手呀。」我嘗試安慰着女兒。
「係呀,好彩出面啲社工好幫手,多得佢地,宜家呀媽入咗老人院我放鬆咗好多。」女兒對我說。
居家安老當然有其優勝之處,但有時因為種種不同客觀因素,長者在老人院居住,接受適切的照顧,或許是更好的選擇。
「你知唔知我竟然試過壓力大到。。。有一刻想。。。整死我呀媽算數。。。」女兒頓時淚流披面。
想着自己竟然對疼惜的媽媽有着如此念頭,又把她送到老人院去,眼淚或許包含了一點內疚和歉意。
照顧者的壓力,真的不能忽略!一個人面對着看似解決不了的重擔,突然想不開,什麼衝動,不理後果的事情都可能做出來。
「所以媽媽宜家係老人院,你會輕鬆啲。你都要錫住自己呀!有嘢一定要搵人傾。」我再三叮囑。
「我會㗎啦,宜家已經好咗好多㗎啦。」女兒也冷靜了一點。
婆婆和女兒離開後,我問同學: 「你覺得點呀?」
「我第一次見屋企人喊,佢一定係好大壓力!」同學的回應應該是發自内心的感受。
希望同學能記住這刻的感動,以後面對遇着困難的照顧者時,能夠身同感受,為他們作出最好的建議和安排。